当前位置:首页 >新闻中心


细胞培养液中支原体污染的发生率与哪些因素有关?

作者: 发布日期:2025-07-25 21:45:11 来源: 浏览量:0



细胞培养液中支原体污染的发生率与哪些因素有关?

细胞培养液中支原体污染的发生率与多种因素有关,主要包括支原体自身特性、检测手段、操作人员、细胞与试剂质量以及实验室环境等方面,具体如下:

支原体自身特性:支原体大小约为 0.1-0.8μm,无细胞壁,可轻松穿过实验室常规的 0.22-0.45μm 孔径除菌滤膜,这使得其容易在细胞培养过程中混入培养液,增加了污染几率。且支原体污染细胞后,不会引起明显的细胞形态改变或培养液浑浊等现象,轻度到中度污染时难以察觉,容易被忽视,导致污染持续存在并扩散,进而提高了污染发生率。

检测手段限制:过去缺乏简单、快速且可靠的检测方式,难以及时发现支原体污染,使得污染的细胞可能继续被使用,在细胞传代或与其他细胞共同培养时,导致污染范围扩大,从而提高了整体的污染发生率。

操作人员因素:操作人员无菌操作技术不规范是重要因素之一。如未严格按照要求穿戴无菌装备、操作时未在无菌区域内进行、手部或器具未充分消毒等,都可能将人体携带的支原体(人体口腔等部位存在支原体正常菌群)带入细胞培养液中。此外,操作人员对支原体污染的重视程度不够,忽略定期检测和预防措施,也会导致污染发生率上升。

细胞与试剂质量:若细胞本身已被支原体污染,在传代培养或与其他细胞共培养时,会造成交叉污染。尤其是细胞在不同实验室间流通时,若缺乏严格的质量管控,更容易导致污染扩散。另外,血清、培养液等细胞培养试剂若在生产、储存或使用过程中受到污染,也会将支原体引入细胞培养液,例如血清来源复杂,若采集、加工过程不规范,就容易携带支原体。

实验室环境与器材:实验室环境不清洁,如培养箱、水浴锅等设备未定期清洁消毒,会成为支原体的滋生地。实验器材如培养皿、移液器等若清洁灭菌不彻底,残留的支原体可在后续细胞培养过程中污染培养液。此外,若不同细胞培养区域未有效隔离,也容易发生支原体的交叉污染,提高污染发生率。





生物科技

  • 地址:上海市徐汇区龙吴路1500号
  • 邮编:200231
  • 电话:18516556639
  • 传真:18516556639
  • 客服电话:1851655663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