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新闻中心


如何预防细胞培养液的污染?

作者: 发布日期:2025-09-29 21:44:09 来源: 浏览量:0



如何预防细胞培养液的污染?

预防细胞培养液污染的核心是建立 “全流程无菌管理” 体系,从试剂准备、操作规范到环境维护,每个环节都需严格控制微生物引入风险。以下是覆盖 “试剂、操作、环境、监测” 四大维度的具体预防措施,可最大程度降低污染概率:

一、试剂与耗材:从源头阻断污染

细胞培养液的污染常源于 “试剂本身带菌” 或 “耗材无菌性破坏”,需重点把控以下环节:

选择可靠的试剂来源

培养液(基础培养基、血清)、添加剂(抗生素、生长因子)优先选择正规品牌,要求供应商提供无菌性检测报告(如细菌、真菌、支原体阴性证明),避免使用来源不明或过期试剂。

血清是高风险试剂(易携带支原体、病毒),建议购买 “热灭活血清”(56℃灭活 30 分钟,可破坏部分微生物和补体),或使用前自行灭活(需严格控制温度和时间,避免血清成分变性)。

试剂储存与使用规范

未开封试剂按说明书储存(如培养液 2~8℃冷藏、血清 - 20℃冷冻),避免反复冻融(血清解冻后分装入无菌离心管,每管单次使用)。

开封后的培养液、抗生素母液等,需在超净台内无菌操作取用,每次取用后立即拧紧瓶盖,标注 “开封日期 + 有效期”(如培养液开封后 1 个月内用完)。

配制 “完全培养基”(基础培养基 + 血清 + 添加剂)时,全程在超净台内进行,使用无菌移液器和无菌耗材,避免培养基暴露在空气中超过 15 分钟(减少微生物落入风险)。

耗材无菌性确认

移液器枪头、离心管、培养皿等耗材需选择 “无酶无菌” 规格,开封前检查包装是否完好(若包装破损,即使未开封也可能污染)。

反复使用的耗材(如玻璃培养瓶)需彻底清洗后,经 121℃高压蒸汽灭菌 30 分钟(灭菌后烘干,存于无菌干燥柜中),使用前用 75% 酒精擦拭外壁。

二、操作规范:无菌操作是核心防线

操作人员的不规范动作是污染的主要人为因素,需严格遵守以下流程:

操作前准备

个人防护:穿无菌实验服、戴一次性手套(手套接触非无菌物品后立即更换),长发需束起,避免佩戴首饰(戒指、手镯易藏污纳垢)。

超净台消毒:操作前 30 分钟开启超净台风机和紫外灯,照射 30 分钟后关闭紫外灯;用 75% 酒精擦拭超净台台面、侧壁、移液器、培养瓶架等,确保无灰尘和污渍。

试剂预热:需使用的培养液、PBS 等,提前在 37℃水浴锅中预热(避免低温刺激细胞),但预热时间不超过 1 小时(防止微生物繁殖),且水浴锅水质需每周更换(用无菌水,避免细菌滋生)。

操作中关键禁忌

避免 “开口暴露过久”:培养瓶、离心管、培养液瓶的瓶盖打开后,瓶口需朝向超净台内侧(避免对着操作人员呼吸方向),且开口时间不超过 30 秒(取液后立即拧紧瓶盖)。

禁止 “交叉污染”:

不同细胞系的培养瓶、移液器枪头不可混用,吸完一种细胞的液体后,枪头需立即丢弃,不可用于吸取另一种细胞或培养液。

移液器不可伸入培养液瓶内吸液(需先将适量培养液倒入无菌离心管,再从离心管中取用),避免枪头污染瓶内剩余培养液。

动作轻柔:操作时避免剧烈晃动培养瓶(防止培养液溅出,污染超净台或其他容器),倒液体时沿瓶壁缓慢倾倒,减少气泡产生(气泡易携带空气中的微生物)。

操作后清洁

及时清理超净台:操作结束后,用 75% 酒精擦拭台面,将用过的耗材(枪头、离心管)放入医疗废物桶,未用完的试剂按要求放回冰箱(避免遗忘在超净台内)。

培养箱维护:将培养瓶放入培养箱时,需轻轻摆放(避免碰撞导致培养液溢出),培养箱内不同细胞系的培养瓶需分区存放,避免标签脱落导致混淆。

三、环境维护:构建无菌培养空间

细胞培养环境(超净台、培养箱、实验室)的清洁度直接影响污染风险,需定期维护:

超净台日常维护

每周用 75% 酒精擦拭超净台内部,包括风机滤网(若滤网表面有明显灰尘,需及时更换);每月开启超净台紫外灯照射 1 小时(无人时),定期检测超净台的风速(正常风速为 0.3~0.5 m/s,风速过低需调整风机)。

超净台内禁止放置与实验无关的物品(如笔记本、笔),避免遮挡气流(影响无菌区域的气流屏障)。

培养箱定期消毒

每周用 75% 酒精擦拭培养箱内壁、隔板、水盘,水盘内需加入无菌蒸馏水(或含防霉剂的专用水),水位保持在刻度线内(避免干涸或溢出),每月更换一次水盘内的水。

若发现培养箱内有污染迹象(如隔板上有霉点、水盘浑浊),立即清空培养箱,用含有效氯 1000mg/L 的消毒液擦拭内壁,再用无菌水擦拭干净,最后开启紫外灯照射 30 分钟,晾干后再使用。

实验室整体清洁

实验室地面、台面每天用 75% 酒精或含氯消毒液擦拭,定期开窗通风(避免密闭环境滋生微生物);实验废物(如用过的手套、枪头)需放入带盖的医疗废物桶,每天清理一次。

禁止在细胞培养室内进行其他实验(如化学试剂配制、微生物培养),避免交叉污染;进入实验室前需更换专用拖鞋,避免带入外界灰尘和微生物。

四、主动监测:提前发现潜在污染

即使做好预防,仍需定期监测 “试剂 - 细胞 - 环境” 的无菌状态,早发现早处理:

试剂无菌性监测

新批次培养液、血清使用前,取少量液体(如 10mL)放入培养瓶,在 37℃培养箱中培养 3~5 天,观察是否出现浑浊、菌落(若出现污染,该批次试剂不可使用)。

抗生素母液配制后,需取样检测无菌性(方法同上),避免抗生素本身带菌。

细胞状态监测

每天观察细胞形态和培养液状态:正常细胞贴壁均匀、形态规则(如成纤维细胞呈梭形),培养液澄清(含酚红的培养液为淡红色);若发现细胞皱缩、漂浮,或培养液浑浊、颜色异常,需立即显微镜检查(400× 镜下观察是否有微生物)。

定期检测支原体:即使细胞状态正常,也建议每 1~2 个月用支原体检测试剂盒(如 PCR 法、荧光染色法)筛查一次,避免隐性支原体污染(支原体污染早期无明显外观变化,但会影响细胞功能)。

环境微生物监测

每月在超净台台面、培养箱内放置无菌培养皿(开盖暴露 30 分钟后盖上),37℃培养 3~5 天,观察是否有菌落生长(正常情况下菌落数应≤1 个 / 培养皿,若超标需彻底消毒环境)。

关键总结

预防细胞培养液污染的核心逻辑是 “防患于未然”—— 通过严格的试剂筛选、规范的无菌操作、定期的环境维护和主动监测,构建 “全流程无菌屏障”。相比污染后挽救(多数污染细胞需丢弃,且可能扩散),提前预防能更高效地保障细胞培养的稳定性,减少实验资源浪费。

如果需要针对某一特定环节(如血清灭活操作、支原体检测流程)制定更详细的 SOP(标准操作程序),可以进一步说明需求,我会提供具体步骤。





生物科技

  • 地址:上海市徐汇区龙吴路1500号
  • 邮编:200231
  • 电话:18516556639
  • 传真:18516556639
  • 客服电话:18516556639